仪式感是一抹鲜活的色彩,发光的魔法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为什么要过春节?仪式背后影响你我的秘密》,也在Putown的葡萄棚里分享了。读完也好好思考了一下文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仪式?”。
我们过年有祭祖,吃年夜饭,买新衣,大扫除等等很多习俗,这可以叫做仪式。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假期出游了;产生了新近的网络热词“反向春运”,但这些为什么不被称作仪式?

放假前,机构里进行了大扫除,虽然平时周末也有大扫除,但是没有这次彻底,同样是大扫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我认为是赋予了仪式——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辞旧迎新——哪怕只是过了一个礼拜。这和我们小时候佩戴着红领巾去敬老院颇有几分相似。仪式让我们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更有秩序、更团结、更有目标地去干一件事情。仪式感,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事情。

我们上班、上学,穿工服、校服,保持仪装整洁,我以为,这也是一种仪式感。机构里的小孩子上课前会穿上围裙,戴上袖套,会问他们喝水上厕所的事情。看似简单,但这一系列的动作比一句简单的“上课啦”更能让小朋友体会到,我们开始上课了,告诉自己要拿出上课的状态了。同样的,课后让小朋友介绍的时候有一个摄像头在记录这他们讲述的每一句话,这也是一种仪式感。新年了,给每个小朋友都定制了印有自己作品的抱枕,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只是发一下电子的照片,视频。这也是一种仪式。每次开家长会,做升班测评,选课,颁发证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仪式。同样的,不仅仅是小孩,在生活中,可以给自己的家人,营造一种仪式感。仪式感不需要大费周章,只要一点点小心思,就是平凡生活的调味料,让那一刻变得与众不同——哪怕实质上是同一件事情。

昨天,请完菩萨,去放生鲤鱼。夜色浓,河水混,当我看着鲤鱼从红水桶中游出去,游到河里,即使立马就不见了,我依旧蹲在那里望了很久,仿佛就是看到它还在游,带着点陌生但又很是欢快的那种。我望着水面,想着,想着。没有这种仪式感,我会以为别人会把我当成傻子,或者,心情不好。
对了,我以为,心情不好,或者累的时候,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些小仪式。仪式,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复仇。这些小仪式,深入了,持久了,就是习惯——我每次写东西的时候必须坐着,哪怕是已经睡下了,也会披个衣服坐起来。就像很多人工作前必须要泡杯茶,点根香。这些没法用具体的理由去解释,或许也不需要解释。

习惯再深入一点就是制度,但制度和这一层面的仪式感又不是等同的。就像前文提到的穿工服,所有人都穿工作服,就会觉得别样的精神,立马就进入工作状态了。再丑的校服、工服,大家一起穿了,也就不那么丑了。
再深入那就是信仰了。都说信仰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很多时候甚至能超越生死。我以为,这一层面的仪式感,已经不仅仅是制度规范的那样简单了,已经是思想的规范,或者说塑造更适合点——我是不赞成用洗脑这个词的,这是主动的认同,和被动的灌输有本质的区别。
其实原本给这篇文章取的标题很随便,就叫“由过年的仪式感说开去”,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就改了——很是希望读者能认真地读完。

相关文章

Putown

Putown

so.putown.org 一站式搜索服务及工具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仪式感是一抹鲜活的色彩,发光的魔法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