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同事说换了安卓才发现原来手机还能这么个性化,各种可爱的主题,锁屏,字体,简直是爱不释手。的确也是,开放的安卓满足了太多人的个性化的需求。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为什么都说苹果是最成功的?个人觉得苹果不仅满足了大家的需求,而且还创造了需求。让购买产品的用户去适应它。也正是这种用户主动适应造就了如今的苹果。
再回到工作中,不论做管理还是做产品,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创造需求,让客户去适应自己。这是一个极高的点,可以说是最高境界吧。最近逛了很多招聘网站,大部分都是一个套路——给你你需要岗位高符合度的简历,但是没有联系方式。以前都说招聘网站和人才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畅通。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公司减少烧钱,开始圈钱回流的情况下,招聘网站在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挖了个大池子,应聘者可以随时随地往池子里跳——池子有鱼才有人愿意来钓,而企业想要找到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就需要买门票进入招聘网站的这个池子。
大学生都说找工作难,企业都说招工难。Bonnie还在前两天抱怨信息怎么这么不对称。的确,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想来不是互联网的优势不再了,只是这些招聘网站在努力做到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共存。之所以看起来不让人觉得像苹果那样高明,是因为苹果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去创造需求,而现在更多的招聘网站是在未满足客户需求时,先让用户去适应他们所创造的需求。而互联网这个优势需要满足了这些招聘网站的需求后,企业才能享受到。这对于初创的小微企业来说,这样的简单颠倒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失望,这也就很大程度上折损了客户主动性。自然就无法做得像苹果一样伟大。
可幸的是,互联网总会有傲荡不羁的逆行者,他们就是甘于平凡,就是不去想着创造需求。努力做到满足客户需求就行。也正是这样多的能力有限的中间体的存在,让我能找到一些不需要去被动适应需求前提下的资源。
大企业能改变规则,能垄断市场,但在人的世界里,总会有规则的破坏者,至少是不遵守者,和市场垄断的漏网之鱼。什么时候死,不知道,但现在,永远会有活着的。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发现,真是挺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