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ime you feel lonely is the time you most need to be by yourself. Douglas Coupland
感到孤独之时,便是你最需独处的时刻。——道格拉斯·柯普兰
去年十一月,我看到这句话,并把它分享给了大家。今天,我看到一篇讲独处的文章,突然就想起了这句话。
人是社会的动物。
一个普通的成年人,醒着的时间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独自一人。
什么是孤独?我以为独自一人,不是孤独。 我们回忆一下过去的今天,你有多少时间是独自一人捧着手机,发微信?刷抖音?淘宝?
什么是独处?我以为单独在一个空间里,不是独处。回忆一下,有没有一段时间,即使是环境喧嚣,我们依旧是埋头于一本书?一部剧?一段故事?一件事?丝毫不被外部干扰。
周国平曾写道:“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
我以为,现在,我们在喧杂的社会里需要独处,在孤独无聊的时候更需要独处。
不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压力,孤独,抑郁,恐惧。而独处是回避这些状态最好的方式,独处时,会觉得自在,会觉得适从。让我们专注,反思,有机会去探索,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自己将要去向哪里。我们在独处时,可以不顾及外人的看法,可以变得愚钝,可以犯错,可以将完美的东西撕得粉碎。当然也可以停止扮演任何角色,或者开始扮演任何角色。
独处的魅力在于回避,但独处的绝不仅仅是回避。就像Barbour在《独处指南》里写的,“独处最有益的地方不在于逃避身外的世界,而是寻找另一种融入世界的方式”。
大隐隐于市,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不管是大隐,小隐,哪怕不想隐,都得在“市”里。我们没法回避大规模的社交活动,即使你已经觉得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了。或者有些人觉着,连睡觉时间都不是自己的了,哪里还有时间独处,去隐?
“你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你什么时候画画?”“你什么时候休息?”“你什么时候去吃饭?” 放下手机的那种。
本来看到时钟定格到0:00的时候,想合上电脑就睡了。从晚上九点到家,独自一个人在房间,到十二点。突然发现,这三个小时,不是独处,我该找一下独处的感觉。很多次提到,写文章的时候才是,才可以是完全的自己,才是自由,自在,自我。
一敲击键盘,思绪就打开了,困意就消散了,仿佛是已经睡了一觉——比睡了一觉还有精神,比大吃大喝后还要有精神。
独处,不仅消化了困意,还消化着很多摸不到,描述不了的东西。而这些消化后吸收的东西,或许是其他东西代替不了的,成就不了的。于是我努力把这些,尽量地用简陋的文字记录下来,我怕丢失地太彻底,当然也没法记录地太详细。
独处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法形容的那种。不论是音乐家,画家,科学家,还是普通人,优秀的,完美的,惊人的,美妙的创作,总是发生在独处的时候。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
烂大街的是庸俗,合群的程度广到烂大街了,也就离庸俗不远了——且让我这么生搬硬套地理解。当我们用不孤独,甚至是假装的不孤独去填补生命的时候,会不会失去了很多?我不知道这里用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来套合不合适,填补了孤独,是不是就消失了一大片东西?有多少的是变形后的方块?——这些方块本可以直接下来,一直累上去——假设没有顶——但我们选择变换方向,甚至使用道具——现实,我们有多少这样的装模做样,故作迎合?
说服自己,让自己看到自己,把自己给自己,“市”,不选择逃避,我们,还可以选择留一点时间去独处,去靠近大隐。没办法人人大隐,也没必要非对即错,我想表达的是,在我们的庸俗里,多加一点点独处。就像洗澡的时候脱个精光一样,就像吾日三省吾身,时常摘下我们的面具,面对赤裸裸的自己,去做一些,想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用有顾虑,也不用有借口,让忙碌了一天的身体,让孤独了一日的精神,狂欢一下,美美与共。